2010年十大女杰
作者:admin http://www.woman.sdu.edu.cn
王小云: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至1993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至2001年先后两次至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2006年享受国务院津贴。在密码理论研究领域,特别是杂凑(Hash)函数、消息认证码、流密码及分组密码算法的分析与设计领域做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全部鉴定为优。入选2008年“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研究计划”三项代表性优秀成果之一;作为四项优秀成果之一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二十周年巡礼,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Hash函数与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与973课题“密码理论安全计算问题研究”。
带领研究小组破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系列杂凑函数算法,获密码学领域最权威的两大国际会议欧密会(Eurocrypt)与美密会(Crypto)2005年度最佳论文奖,直接导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面向全世界开展新的杂凑函数标准征集工作。破解一系列消息认证码算法,打破常规,为消息认证码的研究带来新思路。其研究成果令整个国际密码学界为之震惊,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当今密码学界的巾帼英雄”。
王丽萍:中共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教授,法学博士,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自1989年9月起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曾参加过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的起草工作,承担过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基金项目、“中-加妇女法实证研究”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研究课题。在《文史哲》、《法学家》、《法商研究》、《民商法论丛》、《人权研究》、《法律科学》、《月旦民商法学》以及美国Ius Centium Paritary Rights、韩国《民事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合著、主编教材等20余部。学术成果多次获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山东省社科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法学会的奖励。
社会工作:(1)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的研究和论证。如参加过《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的起草工作,以及山东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改工作。(2)作为政协委员,珍惜荣誉,认真建言献策。提案“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被选为十届省政协第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提案,“关于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监督的建议”被确定为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3)与山东省人大、公安厅、法院、检察院、司法厅、省妇联、团省委、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劳动厅等部门保持联系,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执法监督检查等活动。(4)常年作为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金剑之光”等法制栏目的特邀嘉宾,以案说法,进行普法教育。
海外经历:2001年作为美国政府USIA项目访问学者,在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进行学术交流。2006-2007年作为富布赖特项目研究学者,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2009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学。
另外,多次在哈佛大学、爱默里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作学术报告。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作主题发言。如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IVR)、2004年国际家庭法年会、两岸四地法律发展学术研讨会、东北亚民事法律现代化及其趋同研讨会等。
荣誉称号:山东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
学术及其它社会兼职: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山东省妇联第十一届执委;山东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法律咨询组顾问;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李玲:控制学院被我校领导誉为发展最快的工科学院之一,李玲作为曾长期担任学院党委书记的老同志为控制学院的发展和崛起殚精竭虑,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
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李玲同志胸怀坦荡、正直无私、勇于进取、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几十年来,她以振兴控制学院事业为己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清正廉洁。促进了控制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娴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和带领全院教职员工把学院事业推向发展高峰,使学院形成坦诚和谐、锐意进取的优良风气。各级党委都对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0年和2003年分别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还多次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1年学院党委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山东大学先进分党委”等荣誉。
抓党建工作,促学科发展面对学院的特殊情况,李玲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以抓党建促工作,做了大量协调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控制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业等工作的长足发展。自2000年以来学院申报成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装置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申报成功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申报成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从而成为国内本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揽杰出学者 铸学院辉煌 李玲坚持“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的观点,长期坚持不懈狠抓长江、杰青、泰山等杰出学者的引进和造就工作,并为引进人才和杰出学者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控制学院杰出学者数量已达5人次,学院综合实力跃入全国前列。她被誉为引进人才和杰出人才的“贴心人”,在同事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杨蕙馨:女,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现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校聘关键岗位教授,产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杰出学者奖励基金获得者,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山东省委宣传部“百人工程”入选者。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企业组织与竞争、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能够运用英语、法语进行交流。
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与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尤其是在关于企业进入退出及其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代表性成果是个人学术专著《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以汽车制造业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例》,2000年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列入“当代经济学文库”出版。学术界和社会对杨蕙馨教授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2001年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这是山东的学者首次获此殊荣;科研成果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娄凤兰:女,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护理学院院长。197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学院),现从事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护理学院(系)工作近二十年来,她为山东大学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护理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一类实验室”、“山东大学标准化实验室”;护理学院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卫生部正式批准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护理协作中心的单位;护理学院与世界上十几个知名的护理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心理学、危重症护理学,近年来主持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以及与韩国、英国、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国内外护理学领域有较高影响力。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并多次获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现任全国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华东地区分会副理事长,山东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山东医药》编委,《齐鲁护理杂志》副主任编委,国际护理灾害卫生部科教司护理项目专家,教育部医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
周洁:55岁,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山东大学党委、学校办公室主任。
周洁同志作为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具有很强的全局意识,不仅在学校重要工作及历次重大活动中出色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考虑细致、周到、全面;在日常工作中,还一贯坚持“没有明确部门管的问题就是办公室要负责的问题”,不推诿,不逃避,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当好“不管部部长”,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她工作勤勤恳恳,努力拼搏,牢固树立了“为师生员工服务、为兄弟部门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思想,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在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时,她热情周到,做到了能办的立即办,难办的协调好,不能办的耐心解释,这种工作态度对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在历年机关工作作风调查中,办公室均得到好评。她务实、高效,注重调研、统筹、协调,为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及确保决策落实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参谋助手作用。她注重知识更新,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汲取、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其他业务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领导。她勇于创新,不因循守旧,善于听取同事和下级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改革方法、创新手段,有效推动了办公室效能建设。她注重办公室青年干部培养,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在日常工作中关注青年干部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关心群众生活,使办公室内部形成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
在山大工作三十余年来,周洁同志以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行政工作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女性风彩。
梁文玲:中共党员,威海分校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教二十年,为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地方政府和二十余家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探索了一些创新性改革措施,为所在专业形成竞争优势打下基础。先后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威海分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威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目前是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路春美:女,58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热能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评审专家,山东江苏河北等多省科技咨询与评估、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热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洁净煤发电、燃烧污染物控制、生物质利用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十余项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环保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山东省教委应用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出版专著3部,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连续再版多次印刷,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评价,被他人数百次引用。在Fuel、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Ei/ISTP收录近50篇。担任多个权威期刊特邀审稿专家。承担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7名博士、近40名工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教书与人,为人师表,曾获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三八红旗手、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电力基金会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本科生开展 “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爱我的专业” 等一系列座谈会,与女研究生一起探讨“怎样做出色的女科技工作者”“如何处理好事业学习家庭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择业进行真诚地指导帮助,深受广大学生爱戴。路教授多次参加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为山东大学热能工程学科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
黎莉: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工程学会测量分会高频心电学组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山东省中青年心律失常研究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临床医师,黎莉主要从事各种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多次主持并参加重大抢救工作,曾获得医院重大抢救成果奖。特别在快速心律失常诊治工作中,积极研究并掌握新技术,为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实施射频消融根治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4%。担任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培养研究生30余名。所培养的研究生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馔写论文5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她从事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近30年,始终坚持“以高尚医德立身,以高超医术济世”的原则,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得病人好评、同行敬重。多年来,她对党的事业始终坚贞不渝,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兢兢业业地为党的事业默默地耕耘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誓言。她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科主任和先进个人,2003年在山东省女医师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首届理事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2009年在山东省女医师协会第二次会议上被选为副会长;2005年荣获“山东省十佳医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山东省卫生厅、医务工会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荣誉称号;山东省妇联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及“全省卫生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优秀医生”2007年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济南市历下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
戴瑛:1984年获山东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8年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2000为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曾为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至今先后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物理学院物理系主任,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院党委委员及原子分子物理党支部书记。
自1995年以来从事李代数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光催化性质等的研究。相关研究发表于Appl.Phys.Lett.、Phys.Rev.B、Angew. Chem. Int. Ed.、J.Am.Chem.Soc.、Chem.Mater.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70余篇,SCI引用次数260余次,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曾在日本举行的“NIM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hotocatalysis 2008 &1st Japan-China Symposium on Advanced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NIMSIWP-JCSAPM 2008)“ 做会议邀请报告;目前受邀为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NanoElectronics Conference (INEC)香港,2010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受邀在德国举行的“The “3r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Solid State Materials" (SPSSM-2010)”做邀请报告,是J.Am.Chem.Soc.、J.Phys.Chem. 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
近些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